最健全的爵士樂教育與推廣

Recent Posts Widget

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

2012TISJA獲選前往日本甲陽音樂學院交流參訪之學員—許巽舜(貝斯手)的心得筆記





這次到甲陽參加兩天的課程,不僅打開了眼界;也獲得了許多音樂上的啓發;更進一步了解日本的音樂教育與台灣的異同。

先講講上課的情形。



這次從Berklee請來了三位老師,分別是吉他手David Fiuczynski、歌手Joey Blake與鼓手Larry Finn。三位都非常厲害,是那種一聽到聲音你就會“挖喔!!”的大師。

首先是鼓手Larry Finn的課程,一開始是採用大師班模式,著重在一些鼓手pattern的訓練,還有風格的切換。pattern的東西因為太技術性所以有點沒吸收到,而風格切換講得很發人省思;他說鼓手們常犯的毛病,就是把很多風格(style)分得太瑣碎,而讓各個風格中沒有預備空間,所以很容易發生在切換風格時,讓人覺得突兀與生硬,讓音樂像是斷掉又再接起來一樣。所以必須在兩個欲切換的風格中,找出彼此最相近的部份當作切換的契機,有可能是大鼓一樣的地方、或是hihat小鼓等等(啟彬老師後來有補充說,想成找兩種風格的“最大公因數”會比較好懂);這樣在風格轉換時才會自然、好聽,而不是單純過個門就殺過去。而聽示範的感覺起來,比較像在一個節奏中會作層次,而在層次中會鋪設一些可以轉換過去的梗;這樣可以感受到音樂的連貫性,而節奏上的變化才有加分的效果。




再來是吉他手David Fiuczynski,他的很多想法我都很喜歡。一開始提到如何伴奏,他說伴奏可以想成三種模式,第一種don’t play;第二種staying out of the way;第三種react。他說第一種雖然簡單但也很難做到,伴奏本來就是要幫即興者加分與協助其即興,所以不伴奏當然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。第二種伴奏的想法也很有趣,即是把注意力放在節奏或是鼓手身上而不是即興者,很多時候保持好的time反而會是最好的伴奏;可以讓即興者保持最大的自由度去發展他的即興。第三種就是要呼應,呼應有分正面與反面,你可以選擇跟即興者走相同的方向;也可以走對比的方向去呼應。其實雖然說是三種,但實際上還是要我們多聽即興者在幹麻,而不是看著和絃就擅自加進許多不相干的伴奏。

另外提到即興的動機,他說他沒辦法給我們他的動機,但是可以給一些訓練動機的方法。一開始是示範從用旋律第一句的動機來即興,然後在每個和絃上都用這個動機去發展句子;他說很多學生的即興中都有很多不錯的想法,但就是維持得太短,還沒發展成句子就換到下一個,這樣聽起來就像一直說很多好聽的名詞來堆疊成為一篇文章,會讓人有漫無目的與不知所云的感覺。




最後是歌手Joey Blake,他是一位非常有感染力的老師。光聽他說話就會覺得他真的非常熱愛音樂!他在示範人聲樂團時,把鼓跟bass的音色摹仿得好像,而且音色超級好聽,像到我都快懷疑自己是不是bass手,音色跟律動完全比不上他用唱的;而他在示範用人聲唱各個樂器時,把每個樂器的特徵與音色上的細節都表達得很細膩,他說你要去想那項樂器的發聲方式而去揣摩他,不能單單只是用嘴巴唱出聲音而已。他也要我們唱歌不是只有喉嚨發聲,整個身體都是共鳴箱,必須把音樂唱到身體裡,你才能瞭解音樂熟悉音樂。而後還帶大家如何有正確的唱歌姿勢與發聲練習,他強調唱歌是每個人天生都會的能力,可是你要學會運用與控制你的身體與呼吸,而不是使用蠻力與傻勁唱歌;唱高音與唱低音用的力氣是相同的,如果你需要額外用力代表你發聲的方式可能有問題,最後還幫大家上了英文正音班。




雖然兩天中有些沒能聽到的課程覺得還滿可惜的,因為每一堂都可以啓發很多音樂上的想法,或新的練習方法。不過到後來慢慢覺得很多概念與方向,不管是在甲陽或是在TISJA聽到的都不會差太多;有時比較像觀點上的不同或是練習的方法與途徑的小差異。但就結論而言不外乎多聽多看多想與多練習,最後出來的聲音才會是好的。而由於只有兩天所以其實樂團課的比重很少,老師真正能看到學生演奏的時間其實很少,這點則有些美中不足。

再來是學生的部份,如果單就現場普遍程度來比較的話,其實也跟台灣差不多甚至更差,但是他們開始玩Jazz年齡層是真的年輕很多,這次我們遇到的學生大部份是高中要升大學的年紀,雖然都很年輕,但他們上台的踴躍程度還是比我們好,敢嘗試的學生很多,雖然不會即興但還是可以撐過整首歌,這點就滿令人欽佩的;而其他有些甲陽的學生也來聽課,他們的學習能力就真的很快,上台接受老師修正後,整個聲音就像脫胎換骨一樣,感覺得出來基本功真的很扎實。感覺上初學者的程度台灣跟日本其實沒有差很多,可是我覺得更進階一點學生的或是職業樂手等級,感覺上數量就不像日本這麼多而練得也沒他們扎實。




而日本的學習資源還是比我們豐富很多,光是教材幾乎都有翻譯成日文,然後去書局可以有整面牆的採譜,有流行、爵士、搖滾等等;二手書店的CD有超多經典名盤,唱片行的爵士區也是幾乎應有盡有;然後可以有整條街的Jazz Club(連地上的水溝蓋都寫Jazz street!),感覺音樂是真的融入了他們的生活,他們愛音樂也懂得如何欣賞音樂,真心希望台灣有一天也可以達到這樣的環境。

最後謝謝TISJA所有的老師與夥伴們,給我們一趟難得的經驗,可以用音樂與不同國家的樂手交流。也特別感謝帶隊的啟彬凱雅老師、一直都很忙碌的后進,與這幾天互相幫忙的好夥伴們,讓這趟旅程更加豐富與精彩!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